声明:本文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AI新榜,作者:王萌 阿虎,授权站长之家转载发布。
“闪闪发光的新夹克”为AI界带来了2025年的开幕大秀。
1月7日,CES2025现场,习惯身穿一身皮革夹克的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一亮相就开始玩梗:“我的夹克好看吗?”
作为全球消费电子领域的风向标,CES(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犹如科技界的“奥林匹克”,吸引着众多目光。
而黄仁勋无疑是今年展会最受关注的科技大佬之一。数据、算力和算法是AI的三大支柱,而手握英伟达的黄仁勋无疑是AI时代最会卖铲子的人。
在座无虚席的会场里,他一口气发布了新显卡、新AI模型、机器人等方面的产品,同时也宣布了英伟达的未来愿景,包括如何推动游戏、个人计算甚至自动驾驶的发展。
X网友调侃老黄这一次的发布架势,颇有“下一位乔布斯”的味道。
我们好奇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演示背后,有什么和AI密切相关的信息?2025年,英伟达又看好哪些AI方向?对内容创作者来说又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亮点?
世界模型上线即开放,
还有2个万亿美元级新机会
1. 新显卡和AI芯片
在内容创作领域,消费级显卡和AI芯片的升级会极大提升创作效率。对于大多数创作者来说,这一次可能会是入坑的好机会。毕竟AI创作,尤其是视频创作苦硬件久矣。
在英伟达老牌专业的芯片领域,黄仁勋就带来了消费级GeForce RTX50系列显卡,包括RTX5090、RTX5080、RTX5070Ti和RTX5070。
RTX50系列显卡提供的性能提升将极大地加速视频渲染、3D建模和AI辅助创作的效率,为未来更复杂的AI应用做好了准备。
其中,RTX5070售价549美元,可以提供和RTX4090级别的性能,价格仅是4090的1/3,而旗舰版RTX5090售价1999美元。
近2000美元的花费确实不小,但考虑到游戏性能,相信很多人会觉得是值得的。官方Demo显示,如果运行《黑神话·悟空》就会是这样的效果:
《赛博朋克2077》效果
“皮衣刀客”黄仁勋为了销售也是拼了,他的营销话术刀刀“致命”。
他提到:“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细分领域。大多数爱好者如果想要最好的,即使稍微降低一点配置、节省100美元,他们也不在乎。你可能已经在显示器和扬声器上投资了约1万美元。在这种情况下,你肯定会选择最好的配置。”
这么想来,谁看了全新一代的RTX Blackwell GPU不说一句“真香”?
2. Cosmos世界模型
除了备受关注的消费级显卡外,黄仁勋还推出了名为“Cosmos”的世界模型。
简单来说,世界模型指的是让AI能够理解并将学到的策略迁移到物理世界中,这个模型需要理解重力、摩擦力,知道几何和空间关系、因果关系、物理永恒性……它的目标是模拟出和真实世界完全一致的状况。
官方数据显示,Cosmos世界模型在2000万小时的数据上进行训练,能够将文本、图像、视频作为输入,生成虚拟世界场景和视频。
值得一提的是,这2000万小时的训练数据都实打实的物理世界真实数据。其实,英伟达去年就被曝疯狂抓取互联网上的视频数据,但他们拒绝透露训练数据的具体来源,一度引发了版权争议。
因此,有分析认为这也是为什么Cosmos上线后宣称“开放许可”,而非“开源”。Cosmos发布后不到1天,就在Github上狂揽2.5k星标。(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NVIDIA/Cosmos)
3. 个人AI超级计算机
是时候在家中跑大模型了!
这次发布会上的压轴产品当属“桌面级AI超算”Project Digits。
它是一款售价3000美元的微型设备,同样搭载的是新款AI芯片GB10Grace Blackwell,主要面向的是希望在家里能够跑AI大模型的开发人员、AI爱好者和学生。
更重要的是它的体型非常小巧,从现场展示来看,Project Digits宽度大概是一个普通咖啡杯的宽度,但高度仅仅是咖啡杯的一半。
Project Digits相比当年英伟达捐赠给OpenAI的DGX-1计算机体积完全不在一个量级
去年,前谷歌CEO Eric Schmidt在演讲中将AI类比于电力。他提到,电力的出现并没有直接创造更多的生产力,而是在30年后,因电力而出现的分布式电源改变了车间布局,才促成了生产力的飞跃。
这一观点放在今天的AI上同样适用,通过让个人用户也能部署复杂的AI模型,生产力的中心可能会从集中式的企业转向更加分散的个人和小团队。
Project Digits工作站
这种算力普及很有可能会像电机的出现一样,为生产者带来结构性的变化,英伟达显然正试图扮演一个改变生产力结构的催化剂角色。未来,人人拥有AI将成为可能。
4.2个“万亿美元级”:自动驾驶+智能体AI
有意思的是,这次会上,黄仁勋还多次提到“万亿美元”这个数量级。
比如,截至目前,全球有数十亿辆车,都将在未来逐步变成高度自动化、完全自动化驾驶。黄仁勋预测,自动驾驶很可能是第一个万亿美元级的机器人产业,并发布了英伟达的汽车处理器“Thor”,同样也是一款通用机器人处理器。
他和14款机器人一同站在舞台上的那一刻,仿佛“人形机器人的时代”真的到来了。
此外,黄仁勋在现场展示了具有“Teat-Time Scaling”功能的智能体AI,支持网络搜索、语义搜索等工具,甚至能生成播客。
他表示:“全球有10亿知识工作者,AI智能体很可能成为下一个万亿美元级产业。它将是新的数字劳动力,为我们工作并和我们一起工作。”
演讲中黄仁勋为我们介绍了Scaling law的三个阶段——预训练、后训练和“推理”。
新的“推理”部分实现了AI在实际使用中持续优化,判断产生所需答案类型时的实际计算需求,因而只要投入足够的计算资源和采用更复杂的算法,AI的智能水平就能持续提升。
AI扩展定律图示
什么是AI领域下一个“必争之地”
在开幕演讲之后,英伟达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还接受了全球媒体的深度采访,剖析了英伟达新动作之后的考量。
比如,和AI行业最相关的世界模型Cosmos,未来可以应用在影视、游戏,自动驾驶以及机器人等行业。
因此,英伟达入局的“世界模型”,同样吸引了一众科技巨头竞相追逐。
据TechCrunch报道,谷歌DeepMind组建了一支专门的世界模型团队,前OpenAI研究员Tim Brooks担任项目负责人。另外,DeepMind上个月发布的Genie,便有世界模型的雏形。
Genie可根据单张图或文字描述,生成可交互的3D世界
前两个月,“AI教母”李飞飞的World Labs已筹集超2亿美元,用于构建“大世界模型”。更让人耳熟能详的是OpenAI的Sora,在去年2月份发布之初凭借“世界模型”标签一度引发行业热议。
世界模型之外,黄仁勋还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到AI Agents的重要性,以及暗示机器人时代即将到来。
他认为,我们会拥有超级智能的AI助手,完成写作、分析问题、编写软件、设计芯片等各种任务,他们会在你需要的时候为你服务。这将是未来的模样。
频频的投资动作,无疑也显示了英伟达对AI领域的关注侧重。据官方报道显示,2024年英伟达在具身智能方向出手了8次,在大模型领域投资了14次。
除了具体产品以外,黄仁勋还讲起了十年前在英伟达前几代产品生产研发中走过的一些弯路,被网友调侃大有“忆苦思甜”的味道,同时也为我们传达一个这样的观念——英伟达并非执着于AI,而是执着于算力。
这一点,从其多年来的技术路线和产品布局中就能看得一清二楚。从早期的“战术核显卡”,到后来CUDA的开发,再到因为太过追求算力而折戟的手机芯片,英伟达似乎总是专注于提升硬件的计算性能,而非仅仅针对某一领域。
正如他曾在之前采访中提到过的观点:“算力越高,价格越低,开发者和用户能创造的东西就越多,总有人能用它做出一些新东西。”
至少,强大的算力会大大缩短内容创作的时间,使内容中呈现更多更丰富的细节成为可能。毕竟,逼真的物理模拟、精细的面部表情生成都需要大量的算力资源。这对AI图像视频类产品的商业落地应用尤为重要。
OpenAI创始人Sam Altman也曾表示,算力的突破是生成式AI技术跨越式发展的核心。
显然,正是英伟达对算力的执着,为AI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基础。
而如今正当AI的发展进入到需要更多算力的时候,老黄再次出手,并以一种新的产品形态将更强的AI算力供给更广泛的个人,相信无论是AI行业从业者还是期待新玩法的AI玩家,都能在不久的将来看到这场变革的最新成果。
原文地址:https://www.chinaz.com/2025/0109/1663120.shtml